信息详情

武当武术“申遗”的前前后后

发布日期:2019-08-20 点击:5019

600多年来,受道教隐秘单传的传统影响,武当武术一直是秘授暗传,长期隐没不彰。清代至民国,社会动荡,道教衰微,许多道人离山还俗,武当武术遂流传于民间。随着历史推移,武当武术濒临后继无人、行将失传的边缘。为了更好地保护、挖掘、发展武当武术,湖北省文化厅去年将“武当武术”作为湖北省项目,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于2009年获得批准。

 

 

武当武术与武当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,它是在吸取了“易”文化和“道”文化精髓的基础上,伴随着武当道士的修炼活动而产生的。它运用老子哲学的辨证观点,创造性地提出了反传统而行之的技击手法,其功理功法中的以柔克刚、以弱胜强、以慢制快、以小胜大的运动方式和虚实变化的手段,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东西方技击理论和实践。 

 武术瑰宝  经久不衰

在我国武林中,素有“北崇少林,南尊武当”之说。千百多年来,武当武术传人不断,其产生、发展和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武当道士在修炼学道时,常常伴以练习武功。宋代以前,武当道士中的武林高手已不乏其人。元末明初,武当道士张三丰集武当拳技之大成,将《易经》、《道德经》和武术巧妙融合于一体,创造了以太极拳、形意拳、八卦掌为主的武当武术,并精当地创造了太极拳的“理”与“法”,形成明确的拳诀、拳论、拳法。

后来,山西王宗岳得张三丰弟子云游道人真传,又传至河南赵堡镇。武当武术在赵堡传承300多年,因有“太极拳谱秘而不宣”、“赵堡太极不出村”的戒律,当时那里招收的门徒虽然逾千,但一般都不出村。接着,当地人陈清平因为吃官司,曾得到武禹襄的帮助。正是这个特别原因,陈清平传拳给河北永年的武禹襄,之后,又传至北京。清末民初,已有赵堡、武式、陈式、和式、杨式、孙式六大派太极拳。20世纪30年代,郑伯英、郑悟清、侯春秀等传播和式太极拳的中坚力量相继来到西安。自此,张三丰太极拳广为传播,统称为武当北派太极拳。后来,武当武术相继传入东北等地。   

  天才杰作 魅力独特

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,是武功和养生巧妙结合的天才杰作。真传的武当武术博大精深,奥妙无穷,涉及人体科学这个人类终极关怀的重大命题。 

武当山地区有关部门对武当武术加以梳理编写时认为,武当武术具有科学健身的特征。武当武术以人体小宇宙比照自然界大宇宙,用太极、八卦、五行理论,创造出“圆弧运动轨迹”,“棚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”和“进步、退步、左顾、右盼、中定”的一整套方法。通过这些锻炼,使人体阴阳平衡,水火相济,中和舒适,身心得到科学调理。

武当武术本身要求习练者“身虽动,心贵静,气须敛,神宜舒”。实际上,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,要保持平静中正的心态,进入“无为”、“不争”、“无欲”的状态,拳功自有长进。随着武当武术的日益普及,更多的人得到“中和”思想的教化,社会自然更加和谐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,武当武术的独特魅力日益显现,海内外习练武当拳活动正蓬勃发展,蔚然成风。在武当山地区,武当武术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;开设了十几所武院、武校、武馆以及武术培训班,培训武术后继人才;在武当山成功举办了“中国武当文化武术节”、“武当山武术擂台赛”、“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”、“武当拳功理功法研讨会”等武术赛事、研讨活动,使武当武术发扬光大。目前,武当武术研究机构有几十家,海内外习练武当武术者达上百万人,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法国、新加坡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诸多武术爱好者均纷纷前来武当山拜师学艺。

  保护遗产 任重道远